苓桂术甘汤配方有效剂量(苓桂术甘汤配方比例)
本文将讨论有关苓桂术甘汤配方有效剂量以及苓桂术甘汤配方比例的相关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记得收藏本站哦。
摘要预览:
72.伤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汤主之。
这时根据前一条说的,无汗的伤寒,经过发汗,表不解而烦渴的,还有小便不利,还要用五苓散。这一段主要是和茯苓甘草汤作对比,鉴别的方法就是渴与不渴。茯苓甘草汤,也是桂枝甘草汤的加减,加了茯苓生姜,茯苓的量要大。
伤寒论第73条辩:“伤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汤主之。”原文解释:外感病,发热汁出而又口渴的,用五苓散主治,口不渴的,并见有四肢冷,心悸等症的,用苓甘草汤主治。
:发汗已,脉浮数烦渴者,五苓散主之。73:伤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汤主之。74: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症,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
经曰:伤寒汗出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此汤主之。汗而不渴为邪热未入里,故但解表利水而兼和中。亦治膀胱腑咳,咳而遗溺。方论:此足太阳药也。
发汗已,脉浮数,烦渴者,五苓散主之。7伤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汤主之。7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
伤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汤主之。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
苓桂术甘汤治「背寒冷如手大」
1、治以健脾益气,温阳利水,方用苓桂术甘汤加味。处方:茯苓20克,白术15克,桂枝15克,甘草10克,葛根10克,生姜5片。10剂,水煎服,日1剂。嘱其注意御寒保暖,忌辛辣 *** 性食物。
2、《伤寒杂病论》里对这早有定论,“夫心下有留饮,其人背寒如掌大”。至于治疗,也非常简单,“当以温药和之”。
3、治宜温阳健脾,散寒解凝。用阳和汤加减:肉桂、干姜、熟地各 12g,鹿角胶、白芥子、麻黄各10g,甘草6g。服六剂后背部寒冷减轻,酸胀消失,精神好转,咳喘未作。续进8剂痊愈。
苓桂术甘汤按古方茯苓用60克可以吗?
说真的,量确实是挺大的,桂枝一下下了45克,接近一两,如果一次喝完,会出很多汗的哦,你不怕虚脱啊。其实你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等比例的减量。你这剂茶,共计300克,有半斤那么多哦。
福建范桂滨先生发表《大剂量茯苓治疗不寐24例》一文,单用茯苓50克,水煎服,停用一切镇静剂,疗效显著。愚在临床反复验证,以茯苓为主治疗失眠,多从30克起用,逐渐增加剂量,疗效也随之增加,最高曾用到120克。
真武汤由附子、茯苓、白术、白芍、生姜等组成,其功效为温阳利水。
从张仲景原文来看,腹满者可以使用茯苓而不用白术。肌表之水多用白术而少用茯苓,如越婢汤加白术而不加茯苓。肢体关节的肿痛多用白术少用茯苓,如桂枝芍药知母汤、甘草附子汤、去桂加白术汤 等。
世上流传祛湿的方子很多,但是最经典的还要说张仲景的苓桂术甘汤,它符合养生的最高境界“一阴一阳谓之道”。方中的配伍非常精妙,有阴有阳,有浮有沉,有升有降,有补有泄。
苓桂术甘汤
苓桂术甘汤记载于《伤寒论》、《金匮要略》,其组成为茯苓12g、桂枝9g、白术9g、炙甘草6g,具有健脾渗湿,温化痰饮之功效。主治痰饮病,为治疗痰饮病的代表方剂。
苓桂术甘汤标准配方是:茯苓12g,桂枝(去皮)9g,白术、甘草(炙)各6g。苓桂术甘汤为祛湿剂,具有温阳化饮,健脾利湿之功效。主治中阳不足之痰饮。胸胁支满,目眩心悸,短气而咳,舌苔白滑,脉弦滑或沉紧。
苓桂术甘汤。简介:千古祛湿第一方是苓桂术甘汤,由茯苓、桂枝、白术和炙甘草四味药组成。这个方子可以从根本上断绝湿气,有利于治疗湿气引起的多种疾病。茯苓利湿,桂枝渗湿,白术健脾,炙甘草调和药性。
白术+甘草
甘草可以与白术、橙子、山楂等一起泡茶喝。美白祛斑茶 材料:甘草3克,白术15克,绿茶3克。做法:将甘草、白术一起放入陶瓷中,然后加入600毫升的水,待其煮沸10 分钟后,加入绿茶即可。 功效:益气生血,美白去斑。
白术甘草功效与作用就是用来滋阴补阳,补脾益气的功效,因为甘草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和蛋白质,可以使我们体内的营养物质达到一个均衡的状态,然后我们最好是每天早晚各喝一杯,保证身体的健康,然后还要加上一些适当地运动。
甘草白树绿茶煲水能够有效的改善睡眠质量,让人晚上睡得更香甜。
【组成】甘草白术各6克干姜茯苓各12克 【用法】上四味,以水1升,煮取600毫升,分三次温服。腰中即温。 【功用】温脾胜湿。
【材料】白术15克,甘草3克,水600毫升,绿茶3克。【用法】将白术、甘草加水,煮沸10分钟,加入绿茶即可。分3次温饮,再泡再服,日服1剂。
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别名肾著汤,具有温脾胜湿的功效。主治寒湿下侵之肾著病,表现为身重,腰以下冷痛,腰重如带五千钱,饮食如故,口不渴,小便自利,舌淡苔白,脉沉迟或沉缓。
十六,茯苓类方
1、遂处方:茯苓15 桂枝12 五味子10 炙甘草8 1剂,患者于昨晚服药,今天晚饭后又来拿药,告曰下午时感觉症状明显减轻,且牙疼处亦感轻松,再诊其脉:两关较前大缓,寸尺已起,六脉现平,方确信药已中的,遂照前方再开两剂。
2、茯苓治皯:白蜜和茯苓涂上,满七日。(《补缺肘后方》)茯苓治下虚消渴,上盛下虚,心火炎烁,肾水枯涸,不能交济而成渴证:白茯苓500克,黄连500克。为末,熬天花粉作糊,丸梧桐子大。每温汤下五十丸。
3、苓桂剂类方证,多治疗水气病,其病因多以水邪停聚为特点,但所侵犯脏腑不同,病症不同,因而用药选方亦有不同。方剂中多有茯苓、桂枝、甘草类药。
4、茯苓美容方 【茯苓川贝梨】做法准备茯苓15克,川贝母10克,梨200克,蜂蜜100克,冰糖适量。茯苓洗净,切成小方块。川贝母洗净。梨洗净,去核,切成丁。
5、现代用法: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属脾胃气虚者。类似方剂 方一 【来源】《世医得效方》卷五。【组成】人参(去芦) 、甘草(炙) 、白茯苓(去皮) 、白术(去芦) 、陈皮 、半夏各等分。【用法】上锉散。
关于苓桂术甘汤配方有效剂量的介绍到此为止,感谢您抽出时间阅读本网站的内容。若想了解更多关于苓桂术甘汤配方比例和苓桂术甘汤配方有效剂量的信息,请注意在本网站上进行搜索。还有更多关于苓桂术甘汤配方比例和苓桂术甘汤配方有效剂量的信息,请别忘了在本网站上进行搜索。